120 大单反星空体育相机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4-09-28 07:30:35

  星空体育官网在 120 上,单反相机分为模块化单反和一体化单反两大类型,模块化单反的代表是哈苏 500 系列相机,像禄来,玛米亚,BRONICA,也都有自己的模块化单反系统。日本富士公司在胶卷后期也推出过 GX 系列的模块化单反。

  一体化单反的典范则是 PENTACON 6 和宾得 67 相机,伴随时间的流逝,现在宾得 67 依然热门,而知道 PENTACON 6 相机的人逐渐变少。

  今天我们聊聊这种特殊类型单反的发展。就 120 单反发展趋势而言,战后基本是模块化的天下,一体化单反比较少。

  单反结构在很久以前就出现了,一开始在大画幅相机上星空体育,我们现在所说的单反,真正的名字应该叫“金属单反相机”。其起源是德国战前的 IHAGEE 公司(荷兰人创办)在 1933 年开发的 EXAKTA 相机。

  最初的大单反并不使用 120 胶卷,而是使用边长 4cm 的 127 胶卷,画幅也比较特别,是 4X6.5。IHAGEE 公司给这台相机起名 EXAKTA,意思是拍真正的照片,或者是捕捉真实图像的意思。后来,EXAKTA 就变成系列相机的名称了。这个 127 系列一般被称为 VP EXAKTA 系列。

  1936 年,IHAGEE 公司划时代地推出了 135 金属单反,在 1939 年战争爆发那年,他们推出了 EXAKTA 66 相机,这是世界上第一款线 单反相机,然而它非常容易叠片,设计存在缺陷,加之战争爆发,实际上只生产了 1500 台就停产了。

  二战后,IHAGEE 公司又生产过一种 EXAKTA 66,和这款相机并没有太直接的关系。此外,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东西德还合作生产了一种 120 一体化单反,也叫 EXAKTA 66,后面会讲解。所以,一共有 3 种不一样的相机都叫 EXAKTA 66,下图就是战后的 EXAKTA 66,外形很特别。

  战后的大单反相机主要是由德国另一家著名的照相机工厂KW设计开发的。KW 在战前曾经发布过著名的 Praktiflex 单反相机,战后其老板被苏联政府逮捕,这家公司也进行了国有化工厂改造。

  德国在战前的照相机工业主要在东部地区,战后这里基本都变成了东德的地盘,过去的企业都经历了公私合营到国有化的改造过程。但是东德的经济体制中有比较大的外贸比重,特别是对资本主义阵营的贸易,照相机就是其中的热门产品之一。

  PRAKTISIX 操作简洁,使用卡口设计,原机为腰平取景,可以更换眼平取景。这是一台功能非常完整的机械相机。照相机反光板一次反弹,手动复位,尽量减少震动。

  P6TL 不仅销售到社会主义阵营,也大量销售到西方世界,在 1980 年代,许多 P6TL 相机也进入了中国。将相机更名为 PENTACON 就是为了考虑在西方世界销售的需要,东德工厂在西方世界失去了许多旧时代的商标权。

  P6TL 相机即使在当时,也是价格低廉,性能可靠,操作便捷的 120 单反相机,它产量巨大,直到今天依然有不少用户。

  尽管在 135 相机技术上,东德相机远远落后于世界世界,但是对于不怎么需要自动化,且更多强调手动控制的 120,那么 50 年代的 P6 的指标依然能够满足 70,80 年代专业摄影师的需要。而且 P6 的镜头性能还是很扎实的。

  PENTACON SIX 在西方世界的巨大成功,苏联在 1970 年也决定生产大型一体化单反。过去苏联照相机都是直接照搬战前德国的成果,这次则是生产了 P6 的简化相机,KIEV 6 相机。这台相机连卡口都是 P6 卡口,两者可以共通镜头。

  KIEV 6 整个系列的生产时间特别长,苏联解体后竟然还在生产,一直生产到 1999 年前后。

  KIEV 6 系列主要有 6 和 60 两个型号,基本上是一样的东西,外形和 P6 很不一样,棱角分明,工业风十足,而且基本都配备了眼平。

  苏联解体后,生产基辅相机的阿森纳公司换了个商标,改名 ARAX 继续生产。他们不仅生产 6 系列,也继续生产基辅 88 相机。

  KIEV 60 相机开发的时候,中苏已经闹掰了,但是 80 年代中后期,特别是苏联解体后,许多 KIEV 60 和 KIEV 88 相机流入中国市场,它们的价格同类型的日本相机,哈苏相机便宜很多,所以有了许多中国用户,特别是当时的影楼,很多都使用苏联相机,因为价格低廉,性能也还可以。

  这个由 KW 厂的 PRATISIX 开发的系列,在 80 年代还衍生出了现代感十足的新 EXAKTA 66 系列相机。

  EXAKTA 66 是德国商人 Heinrich Manderman 牵头的项目,其实就是一台 P6TL 的换壳机来骗西方世界人的钱,镜头则由施耐德设计制造。

  这个系列相机也发展到了德国统一,一共推出过 3 代,之后推出了性能更好的测光顶。所以,EXAKTA 66 本质上就是一台好看一点的 P6,同样有操作不当容易叠片的缺点。

  关于 P6 的叠片,其实很多都是操作不当导致的,如果真的拧紧了,不会那么频繁叠片。现在市面上很多 P6 都改造过,基本也能解决叠片问题。

  从 1956 年到 1999 年,这个系列相机的机身并没有太多变化,只是取景系统经历了一些升级。

  伴随数码相机的发展,以及商业上自动 120 相机的普及,这一支大单反在 21 世纪到来前,基本都退出了市场。当然,也有可能是这个系列相机生产太多,质量也还可以,光二手就足够用了吧。

  不过,即使是日本的宾得 67 系列相机,在从 1969 年推出后的近 30 年漫长时光中,也没有对机身性能进行什么实质性的升级星空体育。

  宾得公司自己对于他们的 67 系列相机也没有太多的吹嘘,甚至在旭光 100 周年纪念上也没怎么提到。

  但是宾得 67 的确是很常见,且很具有话题性的相机,是一体化单反中唯一一台 6X7 相机,其他都是 6X6 相机。

  PENTAX 67 并不是日本最早的一体化 120 单反。尽管它很早就开发了,却被一种叫Rittreck 6X6的相机抢占先机,这种相机 1971 年后改名NORITA,是一种和 P6 操作完全不同的 6X6 一体化单反。

  相比德国相机,NORITA 相机的操作更有日本味儿,它的快门盘在机身的右边,并且配备了更像 135 的过片扳手。

  在一众一体化单反中,只有 NORITA 相机可以说是线 单反放大的作品,而德系相机事实上是一种基于 120 的单反尝试,而且 P6 诞生的时候,135 单反技术也还在发展,并不成熟。

  NORITA 相机甚至配备了 TTL 测光顶,看起来更像 70 年代的 135 单反了。这个品牌在美国由 GRAFLEX 代理,所以美版刻着 GRAFLEX NORITA。由于这款相机诞生第二年宾得 67 就面世了,所以它实际销量不大,生产大约 10 年时间,共 5000 台左右。但是 5000 台就一个单个 120 相机来说也不算少了星空体育。

  宾得公司是日系厂家中唯一坚持 135 单反和 120 单反双修的企业,长期保留两条单反线。日本厂家其实不乏双修经验,比如 MAMIYA 就造过 135 单反,尝不到甜头就不造了。奥林巴斯还造过双反,后来也专注 135。至于富士,杂七杂八什么都来,但成体系的 120 单反和 135 单反时间上间隔了 20 多年。

  宾得 67 是 1969 年推出的相机,它也是画幅最大的一体化 120 单反。为了保障机械的准确性,它突破性地采用全电控制,不装电池是用不了的,但是曝光时手动曝光没有 A 档。

  宾得 67 设计的初衷是为专业摄影师提供一种相对高效的摄影工具。它的一切几乎都是为了棚拍设计的,尤其是预留的手柄位置,都提示它需要使用三脚架。但是后来的用户反而手持它拍摄。

  手持一台 6X7 相机代表着更多的不确定性,但至少从第三视角看上去是很帅的。

  宾得 67 的操作就受到德系单反影响了,把快门盘放在了左边,它的快门按钮在机顶而不是在机身前方。

  宾得 67 同样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没有技术升级过,其中推出过测光顶,增加过反光板预升功能来减少震动。但是在电子化上,自动性上都没有变化,就 120 这种看起来笨笨的相机,当时厂家的理解就是没必要搞自动化这种快速的事情,120 拍起来就是很慢的,就是很专业的,就是手动的。

  在过去了整整 30 年后的 1998 年,宾得 67 才进行了实质上的自动化升级,加入自动曝光,推出宾得 67II,其实 1998 年-2000 年是人类历史上胶卷消费最高的 3 年,宝丽来公司这 3 年甚至把原料的矿都挖空了,宾得 67II 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开发的。

  但是很快数码相机就崛起了,数码相机的结构让大单反已然不可能,不过宾得竟然还能推出 ZD 相机进行挣扎,而胶卷 67 相机,失去了主要的商业用户后,也不得不停产了。

  由于产业链的崩溃,目前的宾得理光造不出 67II 相机,而且 67II 相机过去的定位是职业摄影师,而宾得目前的逻辑是能让更多人玩上胶卷的相机。所以别说 67II,LX 了,现在的宾得可能连 MZ-3,MX 都造不出来。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TOP